你的位置:大发官方平台邀请码 > 新闻动态 >

乌克兰危机暗藏三大误判!泽连斯基一句话暴露致命弱点,中方4字回应打脸!

  • 发布日期:2025-10-09 19:48    点击次数:176
  • 9月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突然向中国“开火”,声称“没有中国,俄罗斯什么都不是”,还指责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选择沉默”。结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场用四个字硬核回应:“光明磊落”。这一幕迅速引爆国际舆论场。

    俄方的谈判筹码与军事施压

    普京早在9月初就表示愿意与泽连斯基会面,但坚持会谈地点必须设在莫斯科。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甚至直接喊话:“如果真想谈,为什么不来莫斯科?”这种看似开放实则强硬的姿态,背后是俄军战场上的优势。

    俄军近期发动了自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行动,代号“雷霆回击”。行动起因是乌克兰此前动用46架无人机企图袭击普京专机但未成功。俄军报复性打击覆盖了乌克兰多个空军基地、导弹工厂和后勤枢纽,导致乌军补给线严重受损。

    普京还罕见地身穿军装视察俄白联合军演。这场演习规模达到10万人,出动了包括“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战略武器。西方媒体解读称,这是明确向北约释放威慑信号。

    泽连斯基的困境与误判

    泽连斯基之所以在联合国突然转向中国施压,根本原因是战场与外交的双重困境。乌军夏季反攻未达到战略目标,而西方援助正在减少。美国首批军援迟迟未全部到位,欧洲多国国内政治压力增大,对乌军援规模收缩。

    特朗普此前提出“回到2022年边界”的说法曾让泽连斯基看到希望,但美俄元首通话至今没有实现。普京的谈判条件始终未变: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并承认俄对乌东四州的主权。而泽连斯基签署的“不与普京谈判”法令,实际上压缩了自己的回旋空间。

    泽连斯基对中国的指责,很大程度建立在对中俄关系的误读上。中方与俄罗斯的正常能源贸易和经贸合作,被简单理解为“中国支撑俄罗斯战争机器”。但实际上,中国从未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装备,且双边贸易完全符合国际规则。

    中方的立场与行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中明确表示,中国从危机开始就坚持“劝和促谈”。中方今年先后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等12点主张。

    在具体行动上,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多次参与国际斡旋,支持交换战俘、保障核设施安全等倡议。中方还派出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先后访问俄乌及欧洲国家,提出防止战争外溢、减少战略风险等具体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曾在2023年初拒绝中国成为其“安全保障国”之一,理由是“中国与俄罗斯走得太近”。但事实上,中方是唯一同时与俄乌保持高层沟通且未被任何一方直接批评的大国。

    美俄博弈的幕后角力

    特朗普与普京的“即将通话”至今没有发生。佩斯科夫公开表示“通话未提上日程”,但暗示必要时可快速安排。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反映美俄关系的复杂性。

    美国一方面敦促乌克兰在战场上“取得成果”,另一方面又暗示可能接受“冻结冲突”的方案。特朗普政府优先处理国内议程,乌克兰问题并非其首要关切。俄方则利用能源和粮食出口协议作为谈判筹码,持续对欧美施加压力。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期承认,乌克兰危机可能持续多年。但北约内部在是否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本土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英国、波兰支持放宽限制,而德法等国担心局势升级。

    危机的现实走向

    目前俄军控制着乌东四州大部分地区,正在加强防御工事建设。乌克兰则试图用无人机袭击俄后方能源设施,但效果有限。双方战线进入消耗战阶段,每天仍有数百人伤亡。

    国际油价波动和粮食价格问题持续影响发展中国家。黑海运粮协议虽然部分恢复,但运输量仅为此前的三分之一。俄罗斯、土耳其、卡塔尔正在就建立替代性的粮食运输渠道进行谈判。

    联合国数据显示,冲突已造成超过3万人死亡,600万人流离失所。顿巴斯地区多座城市完全被毁,重建成本预计超过3500亿美元。但和谈进程仍因领土问题陷入僵局。